就伺服器系統管理的主題上,如何將佔用大量機櫃空間的眾多實體主機,利用新款硬體設備都能支援虛擬化架構的特性進行平台的轉換,不只能有效節省資源 ( 主機置放的空間、電力等伺服器建構時的軟硬體成本、或是對環保議題有幫助的節能減碳上 ),更能讓許多過去系統管理上需要的重要功能 ( 如:Cluster 的 fence-device,原本需透過昂貴的硬體來支援,現已有虛擬化軟體能夠支援此功能降低叢集系統的建構成本 )。
有鑑於此,Sun Microsystems的SPARC規格也從善如流,在Red Hat、Microsoft追逐VMware 的虛擬化市場,相繼推出相關的虛擬化產品 ( Red Hat’s XEN、KVM;Microsoft 的 Hyper-V );另外,在Solaris 10 搭配 SPARC硬體,也可透過LDom進行虛擬化邏輯網域 ( Logical Domain ) 的管理,由此可見,虛擬化已經是各家系統廠商為拓展未來市場不得不推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但是,對客戶來說,轉移到虛擬化縱使有再多的好處,也不能與現行系統有管理上的困擾與衝突,如:
- 如有意願移轉,客戶一定希望利用最少的時間,能夠將實體主機的系統轉移到虛擬主機上;或是ISP、ICP有大量新增部署虛擬主機的需求
- 或是能夠透過數位儀表板,觀察眾多虛擬主機的資源配當,與查詢最佔資源的虛擬主機為何,並能透過本機時體主機的Console管理,即時微調虛擬主機的資源分配,或進行虛擬主機在不同的實體主機上進行轉移
- 虛擬化主機在佈建時,不能免俗的需要共用的Storage設備(如:iSCSI、GFS)。所以,像是RHEL5,Windows2008等,都內建對iSCSI的支援,讓系統管理員可快速轉移伺服器系統上的檔案資源,在虛擬化主機上使用
接下來,我們來看 Red Hat 在虛擬化主機的使用上,因應管理人員可能面對兩個不同的虛擬化軟體:XEN與KVM,在實體主機的管理搭配上,所做的彈性調整。圖一是已經將虛擬主機開機完成,由上至下依序是圖形介面的數位儀表板、XEN 的文字管理介面 ( xm )、與 KVM能夠支援的文字管理介面 ( virsh ),將虛擬主機的資源使用列表參考。
|